若尔盖县辖曼乡文戈村治理后效果红原县瓦切镇德香村治理后效果川西高原上,夏日里像地毯一样铺展开来的,是绿茵茵的草原。统计显示,四川现有草原3.13亿亩,占全省幅员面积的43%;可利用天然草原面积2.65亿亩,跻身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放眼全国生态安全格局——四川若尔盖草原是长江、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涵养地。
在这片碧绿的草原上,生长着禾本科植被355种、豆科植物213种。草原,不仅每年给四川提供近2600亿公斤饲草、关乎着农牧民的生活,还呵护着母亲河长江、黄河的生态安全。近年来,四川通过落实基本草原保护、禁牧休牧、草畜平衡(草原生态保护三项制度),辅以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建设、草原生态执法等,这块“中国西部高原之肾”越发翠绿美丽。重拳出击修复管护草原生态“基本盘”绿色就是大地美丽的颜色。
近年来,四川打出草原生态奖补、推动草地治理与改良、强化草原灾害防御、抓实轮牧禁牧休牧“组合拳”,奏响草原生态文明建设“协奏曲”。草畜平衡,是草原生态平衡的关键。
2011年,我省启动草原生态奖补。至2015年,全省在48个牧区县实施草原禁牧7000万亩、草畜平衡1.42亿亩。2016年起,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奖补政策,每年向“三州”农牧民直补资金8.8亿元,实施草原禁牧、推行草畜平衡合计2.14亿亩。
治理改良草场,恢复草原生命力。2003年起,启动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迄今,已先后投入33.53亿元,实施退牧还草围栏封育建设13933万亩。
而补播改良、人工饲草、舍饲棚圈、黑土滩治理、毒害草治理等全面铺开。迄今,全川人工种草面积已达1486万亩。
植绿更要护绿,唯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维护草原生态平衡提供保障。层层加码,逗硬制度刚性。坚持“谁禁牧、谁管护、谁受益”,初步建立村民监督管护、县乡巡查抽查、业务部门监理监测的联动机制。
迄今,全省累计禁牧7000万亩。禁牧区外,以村组为基本单元,科学核定合理载畜量。以此为依据,把轮牧休牧减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乡村户。
向破坏草原说“不”。部门联动,连续启动“大美草原守护”五个专项行动。
2013年以来,全省草原监理机构立案查处草原违法案件1336起,拆除和清理整顿乱搭乱建的设施330个。去年,收取草原植被恢复费近5000多万元,全部用于草原修复。守护草原,“防”字优先。
建成省和3个市级草原防火指挥中心、8个草原防火物资贮备库、25个县级草原防火物资站,近8年未发生重特大草原火灾。期间,累计治理草原鼠虫害7274万亩/次,挽回牧草损失21亿公斤。
在8个县建立抗灾保畜打贮草基地16万亩,用于抗击冰雪灾害。实招频出,草原退化的趋势得到遏制。截至去年,全省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84.8%,比2012年提高2.7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30个百分点;牲畜超载率比2012年下降15.1%,全省天然草原基本达到草畜平衡。
增绿富民不断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推进草原保护管理与合理开发,需要锲而不舍、水滴石穿的精神,更需要主动作为、科学谋略。站在新的起点上,针对全省草原退化、草原鼠虫害、草原超载和偷牧现象仍然存在的现实,我省努力探索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草原产业发展新路子,不断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决胜全面小康。增绿仍是重中之重。
就在几天前,我省下拨年度退牧还草工程任务181万亩。今后,四川将以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为抓手,综合实施退牧还草、退耕还草和草原鼠虫害治理等草原重大生态建设工程,不断提高草原植被覆盖度和草原面积。特别是,以牧民为主体,坚决打响治沙的歼灭战。
坚持政府主导、牧民合作社为平台,组建草原生态治理合作社,承接草原治理任务并完善考核办法。进而,实现治草与增收的双赢。推进草原产业发展,还需新思路。
在四川草原产业规划蓝图上,省级草原旅游和牧业两大园区清晰可辨。即,以川西北生态区南路公路泸定至巴塘、中路公路汶川至德格、北路公路汶川至若尔盖三个产业带为主线,融合当地民族文化,建设省级景观草原旅游园区。同时,引导省级草原生态畜牧业产业园区建设,把草原科技园区植入省级景观草原旅游园区,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草原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执法体系还在优化。
今后,全省草原执法将实现部门联动横向联合、省州县纵向协作。完善草原管护制度,根据规划,全川将构建草原产权制度、保护制度、监测预警制度、科学利用制度、监管制度五大制度体系,建立健全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筑牢草原保护管理的“防火墙”。
本文来源:亚美体育app-www.qts666.com